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5:17 点击次数:93
我对新竹县尖石乡的李崠山中意已久,倒不是因为这座山领有一等三角点或景观特等好意思艳,而是山顶有一座台湾落索的古堡古迹。 酒色网百度影音
修艳弘 拳交多年已往,读旅游府上,看见李崠山古堡相片晌,就意思于这样偏远的平地,尽然存在着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堡垒。而跟着对台湾历史渐渐意志,知说念古堡的来历,也就但愿有一天能登李崠山,亲身一睹这座古堡的丰姿了。
今天真切尖石乡,锁定两个成见,上昼看望水田部落的北得拉曼神木,下昼赶赴马好意思部落隔壁的李崠山古堡。天然两个景点王人在尖石乡,看舆图时嗅觉两地相距不远,却没思到山区说念路如斯间接,我从水田部落转赶赴李崠山,车程竟也花了一个多小时(注1)。
李崠山位于马好意思部落,登山口有一栋“李栋山庄”民宿。山庄的进口挂满了登山条,迎接山友的到访。进山庄之前,依门口宣布,投20元清洁费入木箱。今天恰逢庄主朱老先生坐于山庄大门口饮茶,看见我便体恤呼叫,说要沏茶接待我。行程不宜耽搁,于是先向他致谢,说等从李崠山下山时,时辰宽绰多余,再来平缓喝茶聊天。
从山庄后方先走一小段水泥路,赶快干预丛林里,泥径盘绕上行,午后的丛林,一派静谧,莫得上昼北得拉曼山区蝉声响彻的淆乱现象,山径覆满枯叶,透出多少荒原敌视。
绕行林间约10余分钟,山径突穿出树林,与一条土石产业说念路交会。土石路亦然通往李崠山,但较间接。李崠山的山顶是一等卫星法例点,现象局设有雨量侦测系统,有后勤补给的需求,应是为了运载物质或用具上山而蛊卦这条说念路。或者在百年已往,曾经用来运载大炮及弹药至山上的堡垒。
山径横越土石路,续钻入丛林,而后山径与土石路交会数次,山径取直而上,路程短,但却一齐陡上,愈爬愈觉膂力不继。终末改走坡缓的土石路,以减少膂力糟践。不外绕得远,较费时,似乎也没检朴多少膂力。
其实李崠山并不算难爬,登山口与山顶的海拔落差约380公尺,上昼看望北得拉曼神木,相同的海拔落差,能松驰以对,到了下昼膂力渐疲,一齐常常休息。此外,从水田部落至李崠山,教育30公里的山区弯绕说念路,折损不少膂力,亦然疲累的原因之一。
山径穿行丛林中,毫无瞻望,土石路无遮荫,空旷处本可瞻望马好意思部落隔壁群山,却因下昼天气由晴转阴,云岚渐沈,眺览无所见。一齐慢行,花了一个小时,终于登上李崠山。望见那古意盎然的城堡大门时,才又龙腾虎跃起来。
李崠山,又称“李栋山”,可能因为登山口民宿取名“李栋山庄”的缘由。泰雅族东说念主则称这座山为“TAPUNG”,意指积雪的山顶。
李崠山,海拔1914公尺,领有一等三角点,因视线豁达,日据技艺台湾总督府在此地建立“李崠隘勇监督所”,修筑堡垒,配备军力,树立大炮,以监控隔壁的三光、秀峦、玉峰等泰雅族部落。泰雅族东说念主曾在此地与日本军警发生过热烈的战役。
1906年(明治39 年),佐久间佐马太出任第5任台湾总督之后,采行坚贞战略,欲以武力迫使台湾原住民彻底归顺,1907年起捏行“五年理蕃权谋”,对不肯归顺的原住民部削发削发动军事征讨,其中以泰雅族东说念主的不服最热烈,因此两边的战役也最为惨烈。
1911年(明治44年),新竹厅厅长亲率二千名军力与泰雅族东说念主在李崠山数度激战,两边死伤惨重,终末日军攻占山顶,构筑炮台,隔壁部落曝露在日军炮火射程限制,不胜炮火轰击,只消向日军归降。
次年,当地泰雅族东说念主又起而不服,莽撞隘勇线,袭杀日本军警,于是总督府再发动雄师征讨,并于李崠山构筑更坚固的炮台堡垒。1913年(大正2年),日军在李崠山顶提拔诛讨队司令部,并由新竹、宜兰、桃园三个方同步进攻,此役泰雅族东说念主伤一火惨重,终末各部落只消缴械谨守。
现有的李崠山古堡,就是1912年所建构的“李崠隘勇监督所”。历经百年岁月,原有堡内的建物及才略王人已隐匿,只剩四周的围墙伫立于荒烟漫草中。古堡大门傍边有高柱及横柱,上有大正期间巴洛克式的砥砺。虽是军事堡垒,仍可看见阿谁年代追求的建筑好意思感。大门门楣有佐久间左马太所题字的“慎守其一”石匾。如今石匾一经隐匿。
古堡的花式轻便齐备。四边形的城堡,长边约28公尺,短边约22公尺,大门设于西北侧,门外设一墙堵,以防炮火挫折大门。堡垒四壁及棱堡共有31个射口(铳眼),作念为良好之用。堡垒墙壁厚达60公分,表层采砌砖,基层以铁丝混凝土组成,中间夹以土壁。这是由于其时钢筋不易运载至山顶,是以改采铁丝捆扎,再灌混凝土,以强化墙壁的结构。表层的砌砖,因时辰久远,风吹雨打,红砖或已剥落,或风化成易碎的砖粉,有崩毁之虞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“李崠隘勇监督所”在日据期间被列为“理蕃”回想物。其时除了李崠山,这隔壁的山头制高点,也王人树立了隘勇堡垒,以相互火力营救,组成一说念坚贞的军事防地。如今多数已隐匿或剩残迹辛苦。
外传古堡隔壁仍存有当年日本军警的坟茔,可见其时战斗的惨烈,而由于此地僻远,可能无法将战卒读者遗体远程运载下山,而埋骨于李崠山。可惜,堡垒周遭已成一派广博的树林及草丛,无法得知坟场位置。
古堡内,亦然杂草盛长,与一、两年前山友来此所拍的古堡相片情状各别甚大。其时古堡内围墙概括齐备可见,以至可爬上围墙遥望景观,如今但见古堡表里杂草遍生,周遭树林也覆盖了视线,虽是一等三角点的山顶,却无任何瞻望。
古堡外,东北侧的一说念围墙旁有山径,沿着山径可不雅赏古堡外墙,其余各边的外墙已被杂草盘据,无法接近。走在古堡外墙的小路,墙边草丛间,开着朵朵黄色小花,与古堡老墙的砌砖相映,碧血黄花的印象披露于脑海。走过古堡残墙小路,遥思百年前的烟火岁月。
李崠山古堡于2003年(民国92年)被新竹县政府列为县定古迹,并以泰雅族语“TAPUNG古堡”登录古迹称号。TAPUNG古堡,海拔1914公尺,就我所知,是北台湾海拔最高的历史古迹,可能亦然全台海拔最高的历史古迹。李崠山上的TAPUNG古堡见证了日本殖民台湾、以武力征讨台湾原住民的历史,当加妥善保存及赞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返抵李栋山庄,朱庄主看见我,呼叫我先坐已而,不久他就提着煮沸的水壶及茶具组上桌,邀我一起喝茶。围墙上贴着先容李崠山历史的诗句,是朱庄主创作的。拿起李崠山的由来,他却说,山名应是“李栋”,而非“李崠”,他说,李栋是清朝期间的将领,其时因原住民有出草杀东说念主的习俗,于是清朝官府叮嘱李栋来到这里劝导各部落,以斥革这一风俗。李栋下山后,原住民便以“李栋”的名字来定名这座山。
朱庄主的说法并不符史实,不外我也莫得提议反驳。朱庄主的年岁已教育80岁,是退伍的荣民,年青时随国军转战来台,曾参与中部横贯公路的蛊卦,自后又转赴新竹尖石乡参与说念路工程,因此而与李崠山结缘。30几年前,他聘请在李崠山落脚,孤独建造“李栋山庄”,筹办民宿。其时马好意思产业说念路尚未蛊卦,登山客得走好几公里的山路才略抵达这里。
李栋山庄曾经有过一百多名山友同期住宿的记载,而如今因交通便利,登李崠山可一日走动,山庄的民宿买卖逐渐没落而划下了句点,如今山庄的房舍亦逐渐破旧,朱庄主亦年岁老矣。朱庄主自嘲说,目下只不错茶水接待登山客,只收点清洁费辛苦。谈起李崠山,他说,已往膂力好,登李崠山,走动只须40分钟,目下年老,脚又受伤,已无法登李崠山了。
聊了已而,我启齿告辞,朱庄主却说:“夏天太阳晚下山,时辰还早。”体恤遮挽,于是又陪他三山五岳聊了一阵子。离开山庄时,天然天没黑,却遇上艰巨,车子还没脱离李崠山的马好意思产业说念路,山区就忽然罩起浓雾。说念路不熟,山路又间接,下山之路,江河日下。忽思起李崠山古堡的日本军东说念主,天然领有固若金汤的堡垒,又有武力上风,但遇上这种天气时,四顾茫茫,就怕心扉也会发怵不安。
抵达内湾时,已近薄暮,顺着油罗溪望向辽远的太空,夕阳将天空染成一派通红。泊车休息,兼赏夕阳。天然好意思景刻下,却不敢久留。暮夜行将莅临,而回家的路,还很漫长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旅游日历:2008.07.04(写于2008.07.10)
——本文转载自Tony的天然东说念主文旅记 @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【路程时辰记载】 李栋山庄—60分钟—李崠山
注1:我的车行道路:从水田部落回到120县说念,往尖石、内湾成见,抵达尖石乡公所之前,左转通过“尖石大桥”,接“竹60乡说念”,一齐行至罗那溪与锦屏溪交会的三叉路口时,左转过“锦屏大桥”,穿过“泰雅能人泥像”的明地说念;续行十余公里,至竹60乡说念约19K隔壁,碰见T型叉路口时,取左行,续行约1公里多,再左转“马好意思说念路”;前行4、5公里,遇叉路,依方针取左行,即可抵达李栋山庄。“马好意思说念路”路况较差,须防卫驾驶。 (注:若由内湾方上前来,则抵达尖石乡公所隔壁,右转“尖石大桥”,其余路程换取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()酒色网百度影音